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221 第 221 章

221 第 221 章

221 第 221 章 (第1/2页)

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连跌五个品级,调入国子监“打杂”,这可比罢官还要难受些,足以见得皇帝对上下勾连、包庇是无容忍的。
  
  右副都御史道官出身,被贬却不敢出言辩解一二,一时众人了然,恐怕这份责罚并没有冤他。
  
  皇帝私底下是不是早调查过,谁又知晓呢?
  
  辩是辩不过裴少淮,皇帝又表了态度,本还蠢蠢欲动的堂上官们不敢轻举妄言,生怕辨着辨着自个的官也没了,多年经营一场空。
  
  遂一众官员们目光投向几位内阁大学士,内阁身为百官之首,对于朝廷政务拥有票拟权,对皇帝的决定还能牵制一二。众言官们已无力再辨,只能寄希望于内阁了。
  
  而内阁中,张阁老、徐阁老显然是站在裴少淮这边的,由此便只剩下胡祁为首的三人。
  
  这意味着,这场廷议到了最后环节。
  
  一片静声中,东阁的高阁老踱步出列,他身穿古玄端服,衣织云纹,头戴忠静冠,神态严肃,不露一丝慌乱之意,甚有大学士的气场。
  
  阁老发声,自不会像其他言官那般浮于表皮,只闻高阁老沉声道:“裴郎中不愧为朝中后起之秀,博闻强识,精于辩驳之道,指出了京察中的许多纰漏。陛下,老臣有几个问题想问裴郎中。”
  
  “精于辩驳”的语气,听着更像是在说“善于狡辩”。
  
  在他看来,裴少淮指出的不过是纰漏,而非弊端。
  
  皇上道:“准。”
  
  裴少淮亦道:“高阁老请问。”
  
  “京察中,你可知吏部居于何职?”“奉皇上之命,协同四方,居于主办之职。”
  
  “你又可知都察院居于何职?”“全程监督,检举不公之举。”
  
  “那六科十三道这些年轻官员呢?”“初生牛犊,率真直言,以下制上,可防权柄遮天。”
  
  问罢,高阁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仿佛在讽裴少淮还是太过年轻。
  
  高阁老言道:“太·祖有言,朝廷监察应是‘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维’,遂开设六科十三道,此后朝中诸多大事,再少不得‘监察’二字。京察亦是如此,吏部在于‘办’,各部在于‘审’,言官在于‘议’,都察院在‘督’,天子在于‘决’,如此一套‘审、议、督、决’的章法已运行百余年,不说纹丝不漏,却也是前后衔接、相互制衡,岂是说改就改的?裴郎中既然知晓个中环节、各部要职,缘何敢提如此荒谬的谏言?莫非是看事情只看其表,却未曾思量内里的牵扯联系?”
  
  高阁老朝皇帝拱手行礼,言道:“禀陛下,老臣以为,京察之法虽有纰漏,只需稍加弥补即可,不能莽莽然改法,动了大庆的根基。”
  
  这一番话,先是祭出太·祖之言,后说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可见阁老不是吃素的。
  
  老刀锋芒毕露。
  
  众言官们心里欢喜,皆以为事情来了转机。
  
  高阁老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些,只见裴少淮从容自如,并52ggd未直接辩驳,而是反以其道还其身,言:“陛下,微臣亦有几个问题请教高大学士。”
  
  “准。”
  
  “敢问高大学士,京察之事,为何不可一人或是一家独办?”
  
  当众人听到此话,心中皆是一乐,原以为是什么大动作,竟只是这样浅显的问题。
  
  唯有熟悉裴少淮的人,知晓他善于步步为营。尤其是裴少津,他最是了解兄长,愈是风清云淡时,愈是胸有成竹、风雨欲来。
  
  高阁老应答道:“凡人必有私,一人独办,恐其藏私。”
  
  又问:“京察中为何要设监察?”
  
  “既有私,自然要设督察以防欺上瞒下。”
  
  两个问题加在一起,众人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一时还未能想到关键,便闻裴少淮铮铮言道:“专用一人,疑其有私,遂增用另一人以制约其私心。人必有私,上恐其欺,则后用之人,如何防其欺上加欺?”
  
  因为害怕一个人的私心,所以用另一个人监督制约他,万一后头用的这个人也有私心呢?
  
  “若是再增一人,如此反复,则无穷无尽矣。”裴少淮道,“更有甚者,若是相互间勾连,官官相护,设再多的环节又有何用?”
  
  什么“办、审、督、议、决”,京察里这套法则,听起来环环相扣,实地里,不知窝藏了多少私心。
  
  裴少淮两句话便戳破了高阁老的谎言。
  
  正廷中,纷繁贵气的古玄端服,与简洁的紫袍官服形成对比,一老一少,裴少淮身姿笔挺,气势不让。
  
  “以裴郎中之言,监察不公,京察不明,那究竟何为公,何为明?”高阁老拔高音量、颤着声问道。
  
  原形毕露,就说明他已经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