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隋炀帝 > 五九一章 驸马都尉

五九一章 驸马都尉

五九一章 驸马都尉 (第1/2页)

“我大隋文脉,根基不稳啊,”
  
  朝会结束之后,杨铭留下十来个大佬,颇为感叹道:“重开学堂,有弊端,但只要政策得当,终是要比十几年前强上一些的。”
  
  杨雄点头道:“吃一堑长一智嘛,先皇废除学堂,实是各州郡学堂阳奉阴违,内中乌烟瘴气,于国举贤毫无作用,方才废止,如果能改善风气,使学堂清明,是可以试一试的。”
  
  “代价太大了,”杨约皱眉道:“按照殿下的想法,各县也要开设学堂,那么这笔钱空前巨大,眼下国库实难负担,一座学堂,要划拨公舍,聘请老师,还有学生的食宿,建康,都要保障,最花钱的,还有书卷,所以并非一开一立之事,如果学堂也建了,却无实质改善,实为耗钱之无底洞。”
  
  “你说的对,”杨铭点了点头:“所以重开学堂一事,要慎重,最好是先在某一地率先试行,观其后效,再做长远考虑。”
  
  宇文述认同道:“太子所虑极是,既为官学,那么老师自然是要朝廷任命,其学术主张,不能与朝廷背道而驰,那么在此之前,就需要先培养老师,这也是需要时间的。”
  
  杨铭微笑点头:“诸公只管各抒己见,办法是议出来的嘛,学堂乃天下人心所在,不可没有,也不能空设,如果重开,势必要较之从前,焕然一新,先行试行,放在山东,你们觉得怎么样?”
  
  “不妥,”杨玄感摇了摇头:“还是关中为宜,关中乃龙脉所在,国有大策,还是关中更好推行一些。”
  
  卫玄赞同道:“臣也以为如此。”
  
  崔仲方、卢楚没有什么意见,李渊也是默不作声。
  
  其实在所有人看来,他们还是觉得太子有点异想天开,重开学堂没有那么容易的,而他们不过是顺着太子的意思,提了一些建议而已,毕竟学堂的存在,肯定是重要的。
  
  因为自古以来,苟非丧乱之时,尚有学堂,如今天下承平,没有学堂,等于断了士子的上升渠道,他们这帮既得利益者,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因为没有上升渠道的话,天下必乱,谁也不希望活在乱世。
  
  华夏古代最早的教育系统,出在宫廷,由最早期只教育皇家子弟延伸为官吏子弟亦可,也就是太学了,杨坚就是北周太学出来的。
  
  到了先秦时期,出现了私人传道授业的局面,也就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聚众讲学。
  
  这一时期,也是中华古代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但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推行政教合一,也就是所谓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想要学习知识,只限于秦律所准许的,拜师也只能拜当官的,等于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到了汉朝,进入太学的鼎盛期,也就是官办中央大学。
  
  因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功臣、外戚、官吏,多遣子弟入学,毕竟这是士大夫阶层的一条上升途径,久而久之,这里便不再是研究学问的地方,而更多的是政治色彩,朋党聚集,派系林立。
  
  魏晋开始直到大隋立国,因处乱世,所以太学更是成为一种粉饰太平的工具,入学者皆为勋贵,肄业之后还是勋贵,基本形同于走过场,镀金来了。
  
  杨坚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于是在天下开办官办学堂,但学堂当中的学生,几乎全是官吏子弟,他们就是不学,将来也会有好的前景,至于庶人,也就是平民,都进不去学堂。
  
  杨铭要做的,就是怎么让庶人进去。
  
  老百姓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出来,几乎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就得食宿全免,所以杨约的担忧是最贴合实际的。
  
  没钱。
  
  谈到了中午,杨铭令内侍省准备饭食,然后大家就在大兴殿边吃边聊。
  
  这些个大佬,在各部门属于是那种一锤定音的,也就是卷宗交上来,看一遍,批个红就行了,不算很忙。
  
  所以大家把时间耗在这里,并不在意。
  
  杨铭看向李渊,笑道:
  
  “陛下有旨意,责问我为何要给始毕的儿子一个和亲公主,我已经回复了,不过陛下的旨意里,还有一个内容,事关世民,唐公想听否?”
  
  其实,杨广是给儿子写的信,旨意是门下省送来的,也没有丝毫责问的口气,杨铭给老爹和门下省的回复,自然也都不一样,毕竟门下省的回复,是会放在朝堂上去说的,而杨广的问询,是父子之间的交流。
  
  怎么回复杨广呢?挑拨东西突厥的关系,安始毕的心,因为始毕如果觉得大隋对他没有什么念头,就会腾出手对付西突厥,而西突厥想要抵抗始毕,必然得依靠大隋,其实还是长孙晟的那套离强合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