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

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

二百六十四章 有失必有得 (第2/2页)

其实一切都是巧合。前几天某个对朝政不敏感的户部小官负责召集廷议时,拿着过去旧模板依葫芦画瓢,能有李佑这个新鲜人就见鬼了,然而这却导致了李佑的不满和误解。套用一句名言与看官共勉,工作无小事。
  
  闲话不提,却说这晏尚书涵养不错,脸上没有现出不平之色。他又上前对太后奏道:“臣方才所虑不周,罪莫大焉。李中书位居中枢要地,每日不得轻离。而我户部人数诸部第一,足可应付,想来也不须劳驾李中书擅离职守,以免误了中枢文牍运转。”
  
  话至于此,殿里众人都听得出其中三味。谁不答应晏尚书所请,谁就是不信任整个户部。所以除非想逼晏尚书辞官的,谁又敢不答应?
  
  李佑有点萧索,创造了理论,却不能联系实际,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啊。何况得罪了户部,想在这场盐事中找点快感也难办了,难道只能通过程老爹去赚老实银子?
  
  不过他也不必太沮丧,表现自己才干、塑造新形象这个最大目的总是完成了。
  
  只是仍有问题反复想不明白,太后将密疏传示大臣,这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算是真真切切体会了一把圣心难测。
  
  但如果以为李大人就此接受事实,那就大错特错了。殿中这些人,很有几个已经摸透了李佑的秉性。李中书绝不是愿意平白吃亏的性格,只肯有失必有得,有得却再不肯有失。所以下面必然还有花样。
  
  果然,户部接了差事快要散时,又见李中书对太后奏道:“本次盐业风波骤起,有邸报推波助澜之力也某日邸报不识天时地利人和,如实抄发程家冤案,致使盐商人心动荡,终酿变故,此不可不察”
  
  大明的邸报是由负责外朝公文上传下达的通政司抄出来的。通政司有专门负责邸报的小吏,每日主要工作便是将重要奏章与诏令内容进行摘抄公布,谓之邸报。然后各衙门都会派专人每天来通政司抄下当天邸报带回去。当然,其他对邸报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来通政司抄写,大明朝有个好处,就是非常鼓励言路畅通。
  
  通政司正堂官通政使亦为九卿之一,此时在武英殿里站班的。他听到李佑这话,脸也绿了,但无可奈何。
  
  通政司在国朝初年是个很厉害的衙门,不过却越来越弱势,如今也只相当于外朝的收发室而已。在九卿里面,通政使肯定是影响力最垫底的一个,基本就是挂名旁听,虽为三品但权势甚至比李佑都差了几筹。
  
  “当然,通政司衙门因实循例并无过错,所以一切都是体制的错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臣奏请今后每日邸报由内阁审阅增删后,签押过才可抄发,以免再出现不当之事。臣推举杨阁老担当此任”
  
  东阁大学士杨阁老听见李佑提到自己,不由得抬头愕然,邸报抄发都是小吏的事,叫堂堂大学士去干小吏头目的活计,这算什么?
  
  不过他与李佑接触较多,默契还是有的,立刻醒悟过来,也上前道:“李中书掌内阁文牍收发,兼理邸报较为便利,故而还是以李中书掌邸报为好。”
  
  慈圣太后很痛快的答应了,“可由李佑签押邸报。”
  
  李佑今天的功劳还是很被钱太后认可的,想他出谋划策却一无所奖,又不幸被户部放了鸽子,怎么看也有点亏待功臣。既然他有这个意愿,那就算酬功了。
  
  殿中其他人都觉得此事很不对头,但尚未出言,便见太后干脆利落的准奏了,只好暂且将意见压住,日后再说。
  
  赚了赚了,前面不先吃亏还真没这个博同情分后的福气,李佑窃喜。
  
  邸报是大明朝唯一官方媒体,抄发范围遍布天下,当年李佑当小吏时还能天天在县衙看到邸报。从长远角度看,审查邸报这个权力比办理本次盐事还要划算得多。
  
  举个厉害的例子,审查邸报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住马蜂一样的言官。想想就知道,言官非常依赖于名气,他的奏疏上不了邸报,不能广泛的传播出去,就不能结势,那影响力就削减了大半,等于变成失去爪牙的老虎。一般普通言官遇到这个局面,就可以宣布扑街了。
  
  草创了万恶的大明新闻检查制度的李大人面对历史拷问,表示压力很大,等到自己离职后,一定要想办法早日废除这项制度。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諾書網.._o!,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