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519章 天理难容(第二更,求订阅)

第519章 天理难容(第二更,求订阅)

第519章 天理难容(第二更,求订阅) (第1/2页)

几乎是在得知太原陷落之后,原本一直关心着北方的朱国强反倒是不再关注哪里了。
  
  当然,这种不关注并不是真的不关心,而且对未来不再好奇了,他曾经想象过历史的改变,也许会让崇祯做出其它的选择,比如调辽兵入关,然后击败李自成,保住了大明江山。
  
  到时候,怎么办?
  
  当然是“复祖制”了。
  
  当然是继续把高皇帝那面旗拉出来的,把这个国家交给崇祯,朱国强不仅不放心,在他看来,根本就是犯罪啊!
  
  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犯罪!
  
  无关崇祯个人,只是基于国家民族的未来。
  
  接下来崇祯下的一步步棋,着实亮瞎了朱国强的双眼,他想象过无数可能,但从没有想到崇祯居然会一步步的把自己送到那棵歪脖子树上。
  
  十几万精锐辽兵,就因为陈演的反对,居然就不调了。
  
  这脑袋……当真是为歪脖子树准备的啊!
  
  感叹之余,朱国强也不再关心京城了,反正他们是死路一条,有李自成在京城拷掠一圈,自己正好可以团结一下众人。
  
  毕竟,伟人都说过,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这才是致胜之道。
  
  当然,有李自成在那里做为衬托,自己手段再怎么厉害,那也……不过份!
  
  在距离祭祀还有一天时,,一行人策马于江边的满是积雪地土路上行走着,他们边走边环顾四周,偶尔的朱国强还会发出一声叹息。
  
  南京城外的土地可不差啊!
  
  虽然比不上太湖一带,可大都是上等良田。
  
  这些良田属于谁?
  
  有一部分固然是民田,有一部分是勋田,但是绝大多数是什么?是分属南京五府的南京卫所共计三十二卫、二所的军田!
  
  作为当年朱元璋的大本营,从凤阳府直到南京,这里关东多有一半的土地都属军户,至少有数百万亩上等良田,都是属于三十二卫、二所军户的军田。
  
  当然,现在凤阳府的许多土地都已经荒废了——从阿巴泰入寇,再到张献忠等流寇的杀掳,于凤阳府一带杀害百姓岂止百万!按南京户部黄册上记载,凤阳府有上一千多万亩耕地,而现在至少有半数的土地已经荒废。
  
  兵荒马乱之后,成千上万的村落市集都成了荒无人烟的“荒村鬼镇”,甚至有些地方更是千里无人,现在大明,尤其是北方的荒地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江南的土地都不值钱了——那些士绅地主过去还会趁机低价买地,但现在都懒得买了,毕竟,只在佃户愿意,就可以带着家人到江北寻一处荒废的宅子,种上一片无主的土地,种上几年田也就是他们的了。
  
  地主士绅是可以买地,可买过地之后呢?没有佃农耕种,地也只能搁荒。所以现在江南的地已经很难卖掉了。
  
  甚至已经有很多佃户举家迁往江北,开荒垦地,在江北的荒村鬼镇安家。
  
  沿着着官道策马前行时,路边的沟渠积着厚雪,这些多年来不断修葺的沟渠并没有荒废。
  
  阎尔梅策马跟在世子爷的身边,边走边道:
  
  “大将军,这一带差不多都可以引江水灌溉的上等良田!”
  
  朱国强点点头,这个时代的良田标准就是是否可以灌溉,只要能够灌溉,就是上等良田。
  
  朱国强眼光一扫,忽然扬着马鞭道。
  
  “这些田,都是南京卫所的军田吧!”
  
  梅春回道道:
  
  “确实都是各卫的军田。”
  
  朱国强的眉头一挑,反问道:
  
  “那么现在呢?这些军田又属于谁?”
  
  朱元璋开国后,为了稳定天下,恢复生产,实行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卫所兵制,在天下设置了三百多个卫所。
  
  说白了就是让官兵分驻全国各地,分田地给他们,让他们就地屯田,一个军户平均五十亩地,军官更多,自己养自己,军户世袭,世世代代守护大明的土地。而这也是云南第一次真正融入华夏的原因——十几万军户,彻底改变当地的人口构成。
  
  尽管军户需要交子粒粮,但是却不需要负担“徭役”,所以子粒粮虽然比普通民户稍重,但因为没有徭役之苦,日子过得倒也还算自在。
  
  开国初的军屯,一年可以收入千万石粮食,以至于朱元璋颇为得意的说道:“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而到永乐时,大明的军屯“子粒粮”收入,就达到了2300万石,相当于宋元时代每年粮食收入的近一倍。永乐年间的军屯田亩数,更突破了8900万亩。如此强大产值,让永乐皇帝朱棣的感叹:“百姓免得转输,军士并无饥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