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明末黑太子 > 第1092章:反游击战

第1092章:反游击战

第1092章:反游击战 (第1/2页)

三四月份的安乐州以北地区,冰雪尚未完全消融。
  
  到了五月份就跟南方春暖花开似的一般了,而从六月中旬开始,便跟江南的气温别无二致了。
  
  六月下旬以后,天空和直接下火差不多,不经常下雨的话,太阳便会天天炙烤着大地,尤其当年中原那样,只不过没有赤野千里而已。
  
  跟动物一样,水源是人能顺利度过夏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以跑船的大江大河早已遍布明军的舰船,而其他不宽的小河沟便是明清双方骑兵争夺的重点地方。
  
  在不占据村庄,饮用井水的情况下,想要让战马避免口渴,就必须靠近活水。
  
  明军在撒叉河卫以南的松花江上游至忽而海河西岸的广大地区,便利用飞艇进行沿河空中侦察。
  
  每艘飞艇下的地面上,均有不少于一个连的骑兵与一个营的步兵进行配合作战,只要发现敌人,立刻就会扑过去。
  
  一艘飞艇的侦察搜索面积可达一百平方里,一百艘飞艇一字排开,便可以对松花江南岸地区进行拉网式的搜索了。
  
  周遇吉在率部渡江之前,便以骑兵为机动力量,以步兵为战术节点,以飞艇为眼睛,三位一体,对渗透过来的东虏骑兵进行反渗透作战。
  
  除此之外,只要核实情况,对举报有功的当地百姓,按照消灭每只东虏骑兵奖励十两银子的标准来下发奖金。
  
  每个村都领到了信号弹,只要东虏骑兵来袭,村长便可打出信号弹,附近的明军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地。
  
  就算是慢了半拍,干了坏事的东虏骑兵也不会跑出多远,只要捕获的对方的踪迹,接下来就容易多了。
  
  周遇吉在松花江南岸地区留下了两百艘飞艇,可以分两个批次反复拉网搜索。
  
  刚开始还有不信邪的清军骑兵,看见明军的飞艇,妄图待飞艇降落之后,活捉飞行员,回去邀功请赏。
  
  结果飞艇倒是落地了,可明军骑兵就在附近守株待兔,用飞艇钓鱼也能成功,这算是意外之喜了。
  
  一个牛录的八旗兵都不见得是一个连都装备左轮步枪的明军骑兵的对手,双方火力相差过于悬殊,根本无法形成势均力敌的架势。
  
  清军在此前的交锋中不是没缴获过左轮步枪这种新式武器,经过工匠们的一番研究,也能仿制出来。
  
  但是效率太低,转膛报废率高居不下,制造一把合格的左轮步枪的成本高达数百两银子,这是顺鸡完全无法承受的金额。
  
  一年下来,费劲心血,结果就能造那么百十来支枪,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而且较于明军数以十万计的同类武器,清军手里的左轮步枪堪称沧海一粟。
  
  更重要的是,这种枪需要发射铜制定装弹,制造子弹倒是不算太难。
  
  难的是要制造海量的子弹,不研究个三年五载,是决计不能得偿所愿的。
  
  故而这会儿清军骑兵要么在使用燧发枪,要么还在用弓箭与标枪。
  
  跟全面火器化,且已经完成一半速射化的明军比起来,双方已经拉开了单兵武器方面的代差。
  
  尽管代差只有一代,但在火力上的差距就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明军一个骑兵连,一百五十人的火力,就比清军一个牛录,三百人的火力要强两倍以上。
  
  左轮步枪不但射速高,而且装填子弹的速度也远超燧发枪。
  
  缺点就是非常费钱,而且比较吃工业成本。
  
  对于前者,在全面开发漠南金山之后,大明缺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不是彻底解决,只解决军事方面的需求也算是不小的进步了。
  
  对于后者,某新皇近十年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大批军事装备工匠。
  
  不论男匠还是女匠,岁数、老家、是否奴籍,只要经过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便可得到高薪。
  
  在兵工厂工作,底薪是五两银子起步,算奖金的话,一般月薪可达七八两以上,甚至更高,米俸另算,过年过节还有礼品。
  
  奴籍可在领证之后获得取缔,单身的话,厂里还包吃包住,并负责介绍对象,一旦录用,非重大错误就不会失业。
  
  在这种情况下,工匠们的数量自然会连年攀升,也唯有如此,才能满足某新皇给所有骑兵,及部分步兵换装左轮步枪以及弹匣式步枪的要求。
  
  可以负责任地说,大明位居第一产值是轻工业,紧随其后的就是以铁甲舰、蒸汽坦克、轻武器为主的军事工业。
  
  农业在熬过小冰河时期之后,便得以全面复苏,随着出口额日益增加,商业贸易额也水涨船高,而像采油、采矿这类的重工业其实只能排名第五。
  
  正是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明军骑兵才可以得到新式武器,每人配发的子弹高达两百发,以至于清军骑兵都以缴获一支左轮步枪以及上百发子弹为荣。
  
  而实际情况是,即使一次损失上百人,也未见得能缴获明军的单兵武器,因为失败的一方是无法打扫战场的。
  
  也只有在交战时,专门去捡已经战死的明军骑兵的枪械,而且不被发现,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由于明军骑兵都是重装防御,除非把坐骑先打死打伤,使骑手被迫落地,否则想要用燧发枪或者弓箭一击致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东北夏季户外气温接近三十度,但保命要紧,而且这是战斗规则,绝大部分明军骑兵为了避免自找倒霉,都会顶盔贯甲进行作战。
  
  虽然跟泡温泉差不多,但留给辫子骑兵的机会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双方上百人厮杀半天,对方能打死这边三五个人都算是奇迹了。
  
  比较起来,明军骑兵才算是正二八经的攻防一体。
  
  辫子骑兵徒有“铁超渡”之虚名,实际交锋时却抵挡不住左轮步枪的一顿暴击输出。
  
  以发生在纳邻河以南约五十里的野猪屯的战斗为例,明军投入一个连,一百四十四名骑兵,遭遇约两百九十辫子骑兵的进攻。
  
  双方均骑马在屯子里开打,前后激战约两个小时。
  
  战后经过清点,明军没有阵亡,只是受伤十七人。
  
  清军被击毙六十九人,因伤被俘二十二人,其余均上马开溜。
  
  换作以前,就这点损失不至于让处于人数优势的清军直接选择撤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