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明末黑太子 > 第1057章:松花江畔

第1057章:松花江畔

第1057章:松花江畔 (第1/2页)

安抚好伤病员与保护人马之后,收拾妥当的大明联合部队便全体开拔,但骑兵早已追出上百里之遥。
  
  步兵、炮兵、装甲兵与他们的目标并不一致,目标是位于群山之中的辫子山寨,在飞艇的帮助下,这样的目标并不难寻觅。
  
  在两天之后,大军便抵达了曾被辫子侵占多年的建州卫,将所有辫子建造的建筑都变成废墟。
  
  某新皇让手下找个块比较大的石头,上面用刷子蘸着红颜颜料,写上收复该地的时间、人员、梗概。
  
  之后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按照辫子的大致撤退路线北上,在五月底的枯水期渡过松花江上游。
  
  第二个目标就是吴三桂所部藏匿的上京城!
  
  按照路程计算,从盖州打到建州,也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而已。
  
  余下三分之二的路程,那就是靠每个士兵的毅力与体力来完成了。
  
  目标区域是松嫩平原东部,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或者麦子。
  
  某新皇就要让手下摧毁或者提前帮助辫子收庄稼!
  
  鉴于以往为大明冲锋陷阵的功劳,吴三桂可以活命,继续当他的大清勇顺王。
  
  但其手下,凡是能抓到的,都要跟着大明联合部队返程,这些人可是很好的劳动力。
  
  “陛下,按照时间推演,恐怕班师回朝之际,要赶上松花江汛期了!”
  
  孙传庭看过数遍地图,又问过抓来的当地包衣奴才之后,便对此事担心不已。
  
  一旦王师被此江所阻,难以如期返回盖州,恐怕全军都要在北地过冬了。
  
  “爱卿无须担心,朕早已想好了,返程时不走原路,我军直接向东南方向进发,抵达喜乐温河卫,然后全军依靠舰队补给即可!”
  
  某新皇对这片地方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如何进兵,又如何撤退,早已了如指掌。
  
  喜乐温河卫对岸的半岛,以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参崴!
  
  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大军最迟将于西历八月初抵达剌鲁卫(哈尔滨),将于十一月中旬之前撤至目的地。
  
  一切顺利的话,恐怕在十月份秋高气爽的时候,便可看到大海了。
  
  郑氏舰队只要绕过泡菜半岛,便可抵达喜乐温河卫。
  
  这地方距离泡菜东北方的边境线,其实只有百十来里地而已。
  
  “陛下英明!”
  
  孙传庭看过地图之后,便顿觉此计可行,自己是担心过度了,陛下果然是用兵如神。
  
  思进亦思退,百战而不殆,方是兵家之常事也!
  
  “虏酋皇太鸡甭想翻盘!”
  
  对于怎么打和怎么跑,某新皇怎么可能不提前想好呢?
  
  在东北北部龟缩的前提是要迅速兴建大量的木屋,否则大军根本熬不过零下三十度的寒冬的。
  
  但在辫子大军已经遭到重创的情况下,大军也没必要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原地驻防了。
  
  现在还无法估计能搜刮到多少粮食,故而绝地不能冒这个风险。
  
  剌鲁卫的气温跟莫斯科差不太多,某新皇可不相当东方拿破仑!
  
  “报!陛下,吴三桂遣人前来,若是有意归降!”
  
  眼见大军就要逼近纳邻河卫了,某新皇忽然接到了一个不那么好的好消息。
  
  对于这货,某新皇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前明军将领投诚大明?
  
  这不是在搞笑么?
  
  你让没投降的人怎么想?
  
  当年祖大寿是诈降,来了个金蝉脱壳,耍了皇太鸡,某新皇才既往不咎。
  
  你这当大清王爷都多少年了,这会儿火烧眉毛了,眼看大清不行了,才想起归降!
  
  不好意思,晚了!
  
  “告诉来人,吴三桂只有用东虏亲王的首级,才能换取归降之权利。否则,要么尽快率部过江,要么率部向东。朕念其当年功劳,可以放其一马,莫要等到刀兵相见,届时炮火无情!”
  
  这货可以降,但要纳投名状才行,不然有多远就滚多远。
  
  以后大清不行了,还可以去降俄国、波斯、奥斯曼、哈布斯堡家族嘛!
  
  三姓家奴算个啥?
  
  来个十三姓家奴!
  
  这玩得才六六六嘛~!
  
  现在己部所处的位置大概在五常,这地方出产大米,而且从当地田间的情况来看,吴三桂的确遣人种植了不少水稻。
  
  根据抓获的包衣奴才供述,方圆百里,都是水田,每年种一茬,亩产可达两石左右,并不比江南的水田地多少,
  
  加上可以捕鱼摸虾,刨去送给皇太鸡与吴三桂的部分,奴才们可以自留三成产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虽然只留三成,但这里每家至少都有三四百亩良田,人丁兴旺的家族更是有上千亩之多。
  
  可以说每家都不可能用饿死之人,而且顿顿可以吃饱,隔三岔五还能吃到肉。
  
  如此生活,若是仅比较吃,不算穿、住、行等方面,比起关内也不逊色。
  
  吴三桂的兵现在都已经完成了脱产,兵力不下三万。
  
  只是皇太鸡对其并不像三顺王那般信任,供给的盔甲与火器不算太多。
  
  吴三桂如何跟皇太鸡貌合神离虚与委蛇,某新皇就管不着了。
  
  汉奸都是脑瓜子聪明之人,懂得进退取舍。
  
  相信这次,吴三桂的表现也不会让人失望……
  
  十天之后,王师主力抵达剌鲁卫卫所。
  
  望着江水逐渐丰沛起来的松花江,某新皇感慨良多。
  
  尤其是江里的“三花五罗十八子”到底有多少……
  
  “三花”就是鳌花、鳊花、鲫花,鳌花就是鳜鱼,鳊花是武昌鱼的同类长春鳊,鲫花不是一般的鲫鱼,体型较鲫鱼更长,颜色更加白皙。
  
  “五罗”的口感一般,没有“十八子”里的“嘎牙子”与“鲫瓜子”好吃,前者是就是腮后有两根尖牙状倒刺的黄颡(同桑音)鱼,后者便是鲫鱼。
  
  根据抓到的包衣们交代,吴三桂已经率部跑路了,不过在走之前,留下了十万石粮食,说是不忘当年君臣一场。
  
  这些粮食相当于一万吨左右,看似不少,但决计扛不住八十多万青壮士兵一顿狂吃的。
  
  所以在大雪封山之前,某新皇还得将部队撤至海边驻扎,有舰队接济,至少不会饿死。
  
  本地没了正主,某新皇也就只能下令捕鱼来犒军了,因为附近的野兽早就被前面那位一扫而空了。
  
  喝鱼汤、吃烤鱼,总比吃肉干的口感要好得多,而且打渔摸虾也算是大战之后,士兵们难得的放松方式了。
  
  吴三桂留下了二十艘渔船,正好可以让士兵们用来从事这项悠闲糊口游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