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刘备的日常 > 1.128 欲盖弥彰

1.128 欲盖弥彰

1.128 欲盖弥彰 (第1/2页)

“此乃反·欲盖弥彰之计也。”袁绍喜道:“俗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何后既知‘衣带诏’,为求自保,必会密报蓟王。料想,事关三宫鼎立之大局,蓟王必慎重以待。且诏出窦太皇,蓟王亦需谨慎行事。非不得已,必不会公之于众。我等,只需坐看时局变幻,虽箭在弦上,却引而不发。待价而沽。为制衡党人,何后并董太皇,必有所动。”
  
  “结好名门豪右,世家大姓。”袁术脱口而出。
  
  “只需蓟王就国。朝堂之上能与党人相抗者,唯剩我等。”袁绍一语中的。
  
  “那时。党魁之,计成矣。”袁术亦面露得色。
  
  “三宫鼎足而势不两立。”袁绍目光深邃:“乃乱之始也。”
  
  言及此处。袁术不无担心:“那时,我辈能兴否。”
  
  “事在人为。”袁绍豪气自生:“若不奋起一击,天下必为玄德所得。那时,我等名门大姓,家破人亡,存续无望。”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袁绍、袁术等人,自幼耳濡目染。皆以家门利益为重。豪门大姓之所以在魏晋蜕变成世家,乃至门阀。“门第观念”之根深蒂固,更加推波助澜。正如罗马将异族,皆归为野蛮人。此举,为奴隶制大行其道,占据道德及法理高地。并自上而下,拥有良知豁免。故将奴役和剥削,视作天经地义。
  
  “门第”的作用,亦是如此。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于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有些人,生而高贵。有些人,天生卑贱。两汉“布衣卿相”,再不见踪迹。出身寒庶,不为士族所重,甚至被高门华阀骂为“傒狗”。“尚有余臭”,恶语相向。
  
  刘备窃以为。“门第”,便是后世饱受诟病的“种姓制度”。阶级固化的后果,太过可怖。五胡乱华,与其说是外族入侵,不如说是寒门倒戈。
  
  正因看到这点,刘备无论如何,也不允许“种姓制”在华夏生根发芽。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再想蓟王年少时,南下平乱。夷黄穰三族前,发问:我家待你如何。
  
  待你如此之厚,何以仇寇报之?
  
  见袁术无语。袁绍略作思量,这便了然:“你我与玄德,莫逆之交。先前相聚于胡姬酒肆,席间我试言道,若玄德有意大位,我等当鼎力相助。奈何玄德心意已决,不欲与我等,共分天下。‘道不同,不相为谋’。公路,切莫因私废公。”
  
  袁术忽问:“兄长,当真只出‘公心’否?”言下之意:与刘备为敌,可夹有私怨。且还另有一问:兄长当真如此在意宗族否?
  
  目视袁术,袁绍忽笑:“公路以为然否?”
  
  “弟,实不知也。”袁术答曰。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下臣,拜见太后。”守丞刘平,趋步近前,肃容下拜。
  
  “守丞免礼,赐座。”帘内何后,如沐春风。
  
  “谢太后。”刘平再拜落座:“敢问太后,召臣何事?”
  
  “乃为‘衣带诏’。”何后直言相告。
  
  “这……”刘平表情,说明一切。再做遮掩,已不及也。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何后脱口而出,刘平始料未及。这才露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