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刘备的日常 > 1.34 先礼后兵

1.34 先礼后兵

1.34 先礼后兵 (第1/2页)

“为王上分忧,乃奴婢分内之事。”黄门令左丰言道:“烦请右丞明示。”
  
  贾诩对曰:“我主寄语:‘先礼后兵’。”
  
  “愿闻其详。”左丰连忙追问。此语乃蓟王所创,旁人尚不解其意。
  
  “中元二年(57年),有倭使远渡重洋,赴京朝拜。言,愿臣服大汉,永为藩屏。并求赐国名。光武问计百官,遂赐“倭国”之名。并向倭人‘赐以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又封其王为‘倭奴王’。至此,倭国世为汉藩。今,藩国来乞,我大汉又岂能置之不理。”
  
  “右丞言之有理。”黄门令亦年少气盛。
  
  “我主归国时,陛下加赐黄钺,授以‘征伐之权’。今,邪马台国使,渡海来求。我主,自当义不容辞。然虑及邪马台国,乃倭国所属,为诸国之一。藩国之事,不宜惊动洛阳朝堂。且距蓟国最近,故由我主出面调停,正当适宜。”
  
  “右丞所言极是。”黄门令深以为然。
  
  贾诩前后两段话,说得滴水不漏。礼法充分,无可指摘。所谓“以直报怨”。国与国交,亦需讲究对等。邪马台为倭国中一国。而蓟国亦是大汉诸侯国。且加赐黄钺,专主征伐。更何况,邪马台使者又是渡海向蓟王求助。
  
  于是乎。此事由蓟王出面,自当合情合理,依法依规。便是所谓对等也。
  
  “我主,不日将遣使三韩。劝说韩王,调派国中青壮,渡海布种。若三韩答应,皆大欢喜。”贾诩风轻云淡。
  
  “若不应,又当如何?”左丰脱口而出。
  
  贾诩又云淡风轻:“然若不应。我主当兴师问罪。抄掠十万韩人,送去倭国便是。”
  
  “好一个先礼后兵。”话说,黄门令最服蓟王这股雄烈祖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贾诩笑道:“为便于行事,我主欲保举二人,守辽东、乐浪。”
  
  “王上举荐何人?”左丰问道。
  
  “辽东、辽西二公孙。”贾诩答曰。
  
  倭国,仰慕华夏已久。尤其大汉分封立国四百年。时至今日,岛上还处于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半奴隶半封建时代”。所谓邪马台国。说白了,便是由大小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然自今汉起,二百余年来,倭国正迅速蜕变。
  
  此时,倭国已传入水稻栽种及使用铁器。倭人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多用铁镞木弓。“国国有市”。
  
  时下,邪马台国,自上而下,共分七等。官员由:大倭、大率、大夫组成。大倭收取租赋,大率巡视诸国,大夫类刺史。余下四等为:大人、下户、奴婢、生口。大人四、五妻,下户二、三妻。地位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非奴隶。奴婢和生口,才分属最低等的奴隶。
  
  大倭之上,便是联盟共主:卑弥呼女王。
  
  千百年来。经由半岛,源源不断,如饥似渴,进行着“全面汉化”。“渡来钱”、“渡来种”,“游女”,“浪人”,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盛唐,岛上倭人,仍身披“吴服”。足见汉化影响至深。
  
  然随大汉国祚断绝。四夷五胡,汉化戛然而止。若再有二百年,倭人早成汉人,再无后世之大和日本。
  
  此,正是刘备必做之事。
  
  西邸,万金堂。
  
  “竟还有此事?”听完黄门令所述,陛下亦大为惊奇:“邪马台女王,欲求十万壮丁,为其布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